• slider image 918
  • slider image 920
  • slider image 922
:::

校史

學校簡介 / 2014-09-05 / 點閱數: 9746

一、進入「大林公學校」為一年級 
我於七歲那年,進入大林公學校(後來一九四0年‧民國二十九年‧日本昭和十五年,改稱大林南國民學校);今之國中當時是培養日人子弟的小學,也易名為「大林北國民學校」,以示一視同仁。

我進入「大林公學校」時,今之中山路已成街,火車站附近稱為「街尾」,電信局附近稱為「街頭」,今之中正路為「後壁大路」,路兩旁植有芒果樹,為石子路。當時的人口依據戶政記載有二萬七千餘人,我的母校∣大林公學校,即在「後壁大路」現在的位置。校門在校內圖書館附近,前面有棵大榕樹,枝葉已枯乾,為休息時間學童們的遊戲好場所,孩子們爬上爬下,玩得不亦樂乎。樹下有個小屋,我們稱它為〝阿達拉迷謝〞是「新店」之意,因為五、六年級的〝前輩〞告訴我們,我們也儘管稱之為〝阿達拉迷謝〞。後來到四年級,才知道它的來由:因為新蓋的小店,賣些文具、簿本,所以稱之為〝阿達拉迷謝〞,日語是〝新 店〞(阿達拉系伊迷謝 ㄚ ㄉㄚ ㄌㄚ ㄒ一 ㄇ一 ㄒ一ㄝ),將錯就錯,沿用了多年,就是今日的「員生消費合作社」,老闆聽說是彰化和美人,姓謝。

〝後壁大路〞一天有六班次嘉義客運的巴士,經過大林通往斗六,如果這巴士跑過校門口恰逢休息時間,我們就去追它,追到追不上為止才回來,因為〝汽油味〞有人說〝很香〞,追呀追!回來的時後,有時已經上課了,被老師罰站在黑板下,閉目自省,此刻此景,歷歷在目前。

記得當時全校十二個班級,每一個學年兩個班級,學生約有四百餘。我們一年級〝櫻組〞有五十六人,男女合班,隔壁的〝梅組〞為全部男生,學生來自今之大林、平林、中林各國小的學區。因當時一般人對日人公學制度不太認同,在「沒有學問,同樣可生活」、「三餐不飽,讀什麼書」這種觀念作祟下,就學率就當時而言並不高,街上的人第一、二、三、四保(里)的孩子就學率高些,鄉下孩子則幾乎失學看牛、幫家事。

每天從七時半的清掃開始,接著嚴肅的〝升旗典禮〞,進入教室後,公民訓練,上午四節課。二年級起即有下午課。一年又一年,很順利地完成〝國民教育階段〞。

二、師恩難忘、良師興國

懷念 我們在公學校時代的老師。一年級是由許舜敬老師來指導,畢業於北師,為人謙和,最基礎的〝阿伊宇耶喔〞(ㄚ一ㄨㄝㄛ)受教於他;二年級到四年級年間受教於嘉義市後湖里,畢業於南師的胡泉源老師,他剛出校門,教育我們十分有幹勁,每一門課程均準備充足,除了啟蒙之外,教導我們生活上必備的事物。

四年級時,老師或因積勞成疾,到嘉義醫院住院,我們與〝梅組〞合併上課,禮拜天自動組團到嘉義去為老師探病。雖是十歲的孩子,如何搭車到嘉義、如何找到老師的家,及如何向老師請安等,憶當時,無不一一做好。記得其中午,老師吩咐家人,為我們小蘿蔔頭準備自助火鍋,老師的病情已經相當有起色,所以也參加。大伙兒吃得笑逐顏開時,我夾上一片未煮熟的牛蒡片,在老師面前,又不敢放回鍋裡,只好勉強嚥下。

胡泉源老師又善於毛筆字,從〝永字八法〞開始,再三指導我們書法,我們全班的學生,幾乎成為〝一派〞,如今寫字是一種樂趣。胡恩師在光復後至今,已經五十七載,我們每年在教師節的前一個星期六下午,舉行年度敬師宴,包括〝子弟及子女婚宴〞。在民國九十年已經舉行〝第三十一屆同學會〞八十五次之多,此種行事,博得地方上,上、下屆同學的佳評,引以為榮。

胡泉源老師養生有道,今年雖八十三之高齡,仍然滿面紅潤、健步如飛、精神钁鑠,是我們為子弟的福。每年的敬師宴,老師還為我們贈送紀念品,不知如何感謝他。

到了五年級,我們班級由一位日籍老師安藤.新先生(日音為 ㄢ ㄉㄡ ㄚ ㄌㄚ ㄉㄚ ㄒ一ㄢ ㄒ一ㄝ )來擔任,這一位老師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師,他雖是日籍老師,但是對我們〝台籍學生〞並沒有〝歧視〞的眼光,凡是上課都渾身解數地,非把學生教好不罷手。因為我們班上的同學,街上的孩子多,父母多希望孩子升學的多,因此老師在降旗後,要希望升學的孩子〝留校補習〞,當然是義務的。當時的老師,自己要刻臘紙、印刷,非常辛苦。六點半左右回家,吃飯、洗澡之後,街上的孩子,又到老師宿舍寫家課、溫習、預習,九點半才回家,整年如一日。這種生活,不知不覺中養成我們吃苦、耐勞、有恆的好習慣。如今憶吾師,在我們幼年的心靈上,烙上了不可磨滅的印象。

在老師的嚴格、悉心指導下,我們同學的學問,的確有神速的進步。我們在這嚴格的老師督促下求學,竟有一次鬧出大事,那是把老師的銘訓置之度外,作〝冬泳〞的往事。日人的考期(升學考試)在每年三月初,在二月中旬,大家正準備升學考試的當兒,一個令人發抖的下午,降旗後,我們依往例,跑向〝實習園〞去看看,照顧自己的〝甘藍園〞(包菜),大夥兒看了一回,忽然有人提議「喂!到〝燒水溝仔〞(註:糖廠開工期流出至校園旁的燒水溝)游泳去!」「好呀!好呀!」,大夥兒不約而同地跑到一百公尺外的〝燒水溝〞,不管二月的冷天氣,不顧一切後果,全身赤裸一躍而下,沒有人會游泳。但是,在水中拍呀!打呀!玩得不亦樂乎。過了幾分鐘光景,忽然有一位林同學上去,穿好了衣服,大叫道:「你們看!你們看!老師來了!老師來了!你們糟啦!」我們停止拍打,定神一看,竟看見老師從〝實習園〞走到〝游泳池〞來,「...一切由天了!」在心底下想了「既然自己生出的鐵銹,有什麼話可說」,老師走到我們前面,並沒有大叫,以溫和的口氣告訴我們這些頑童道:「全部快上來!快上來!全身擦乾,穿好衣服,回教室!」接著又道:「考試在目前,再二十多天就要考試,天氣又這麼冷,你們快回教室!」大夥嚇得臉色蒼白。但回教室後可要命,老師變了臉色,訓戒了:「考試將近,天氣酷冷,在又臭又髒的地方游泳...你們...你們到底想了什麼!每兩個人為一組,去挑水肥桶,把兩間廁所的水肥清理好!」一共十二人,分為六組,到倉庫挑了水肥桶,清理廁所去。兩間廁所位於今禮堂及辦公室、合作社之間,彼時是〝儲糞式〞,並不是沖水式廁所,所以把〝五斗米甕〞斜裝於下方,滿了必須以人工汲出,作水肥之用,灌於蔬菜園或植物園,今日的啟智班及宿舍一帶是〝柚子園〞,我們十二個人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,把兩間廁所清理乾淨。清洗了水肥桶回教室,老師的〝氣〞似乎〝靜〞下來,自己覺得,老師對我們的懲罰,就是出自愛之深、責之切,如果為此感冒,為此發生了差錯,後果該由誰來負責?對「不顧一切後果」的我們「頑童」而言,由衷感到,實在對不起師長、父母,如今六十二年了。一切任其回憶,做為教育下一代之資。

 

三、難忘的一次運動會

升上六年級的第二學期(註:日人之學年度為四月一日起,至翌年三月三十一日:四月一日起至六月三十日為第一學期;隔了五十天的暑假,八月二十一日起到十二月三十一日為第二學期;翌年一月一日起至三月三十一日為第三學期。)九月初,老師宣佈十二月八日是本學年度的運動大會,老師對一年一度的運動大會非常重視,莫不戮力以赴。

因為舉辦〝運動大會〞它是一種綜合性教育,是寓一切教育於推展全民體育,是藝術、文藝、教育的綜合。理由簡單,為了參加運動大會,必須訓練、紀律、排隊、出場、步伐,由此可培養整齊劃一的行動、規律、耐力、服從的德行,為了唱運動會歌,平時容易欠缺的唱歌可獲得補充,為了壁報,為了文宣,老師要我們畫個畫畫、加上文字,到校外去張貼,是藝文活動的訓練。藉個人賽參與的機會,為了在大家的面前免於丟臉,必須自我訓練、跳遠、跳高、擲球等。在訓練中,可得了無形的反射作用,個人而言,體力在增強,國家而言,可得新力軍。

當時並沒有如今的〝服務業〞∣帳棚出借業者,由高年級學生幫老師搭建,本校並沒有足夠的帳棚,得向鄰近的〝民雄公學校〞去借。老師寫了借據,在五日那一天,要我們自己拖著〝Rear Car〞(拖板小車)到民雄去,找校長〝借帳棚〞。我們一行六個人,拖著小板車出發,走了〝陸軍大路〞(今之台一道。當時寬為十五公尺,因日人攻台時,陸軍走過的路線,後來闢為南北縱貫公路,因此稱為〝陸軍大路〞),往六公里外的民雄公學校去。

大約走了一個多鐘頭,到了民雄,先問路,學校在哪裡?學校找到了,請問校長在哪裡?我們把〝借據〞呈於校長看,他笑嘻嘻地:「太好啦!你們自己來的呀!去辦公室找某某老師。」我們已經受完了六個年頭的〝日文教育〞,日語文已經有相當基礎,到校長指示的那一位老師那裡,老師又讚賞有加「你們自己來的!太辛苦了!好!我帶你們到倉庫去搬。」他又請來工友伯伯為我們幫忙,有帳棚、有支柱,計兩套。載上板車,我們謝了再謝,動身回校,「你們一路小心了!」一再叮嚀我們「小心!」,走了一段路在芒果樹下休息,喝了自己帶去的水壺的水,是健康天然水,並沒有如今的麥紅茶、沙士……等之類的飲料。

回到學校,已經中午時分,吃完了〝便當〞(註:如今尚在沿用的〝飯包〞是日人用語,日語發音為Bento ㄅ一ㄢ ㄉㄡ,用而不知其意的人多。),下午一點半起,自己搭帳棚去。老師要我們自己去搭好,這並不是老師對學生的〝苛待〞,而是訓練我們雙手萬能、允文允武的必經途徑,我們在摸索中,費了一個多小時,把它完成了。從訂定位置、展開帳棚、支柱的位置、拉繩的方向、力學的配合、繩結法……等,在工作中可以得到很多學習的地方。

六日是彩排(Rehearsal)預演的日子,老師們對運動會的〝預演〞非常在意,每一個班級要出場的節目,由出場、就位、比賽所需器具、時間、退場……等,都一一檢視它,一有了錯誤、欠缺都紀錄下來,老師們作檢討,於七日改正之後,八日的正式大會中,才不致於有丟臉的演出。六日的彩排過去了,七日的操場上,更是熱鬧。好多個班級,為了改善自己的〝缺點〞,一再訓練自己,這是為了求〝真、善、美〞而努力,為了全民體育,為了徹底教育效果而作,不是為了運動會而運動。

八日,終於來臨了。大夥兒穿著嶄新漂亮、純白的運動衣服,把操場點綴得非常清新熱鬧,顯得朝氣蓬勃。七時半,大家就位、排好了進場位置,在有勁的海軍進行曲播放之下,從一年級一班班地走進跑道,走過司令台,行了禮,繞了一圈,回到自己的休息區。大會操完了,由低年級開始,分別作田賽、競賽,一個節目接著一個節目,很順利的進行著,「砰!砰!ㄅ一ㄤㄅ一ㄤ」,信號鎗一彈彈地,喊叫聲、加油聲,此起彼落,熱鬧異常。

我們的團體遊戲是〝陣地搶奪戰〞,分為紅白兩軍,在信號鎗的一聲令下,向敵陣衝去,搶奪對方的帽子回來,搶得多的一邊為勝利。競賽為一百公尺,我因天賦欠缺,加上因準備升學,缺乏訓練,賽跑方面都殿後。但是,這也許予我最好的刺激劑,到中學之後,每年有體力檢章檢定,就是訂有一定的標準,如跳遠可跳過四米五的為上級,四米至四米五之間為中級。吊單槓,七次為上級,五次為中級……等,為了獲得獎章,為了自己健康,非努力不可。因為別人胸前有〝章〞自己沒有,是多令人害噪。

一個節目接著一個節目在順利進行,到十一時左右,廣播機忽然傳來「現在有重要的廣播,請大家回到自己的座位等著……」,喊叫聲、加油聲,頓時沒有了,整個校內鴉雀無聲,寂靜異常。過了大約五分鐘,忽然傳來了「玉音廣播」(註:天皇親自的錄音廣播),就是日本海軍向〝夏威夷〞的美國海軍突襲,而宣戰的〝宣戰佈告文〞聲音不清楚,斷斷續續地,一會兒過去了,校長宣佈「運動大會,到此為止,全部回教室」,我們只知進入「大東亞戰爭」(註:就是日本人發動的太平洋戰爭),日本海軍向美軍夏威夷停泊中的太平洋艦隊作突襲,戰果輝煌,後來聽說日軍不宣而戰,引起美國人敵慨同仇,經四年半的抗戰,終於獲得勝利。

日本人在中國已經耗費國力四年,又進入更廣大區域的戰鬥,日人雖在大戰初期,獲得輝煌戰果,到頭來可知自己是〝不知量力而為〞注定失敗。

運動大會舉行了一半,我們為了準備翌(一九四一年)年的升學考試,每天又夙興夜寐、埋頭伏案、戮力以赴,當時小學考入中學,必須考國文(日文,包括作文)、算術、自然、歷史、地理,及體育(包括一百公尺、吊單槓、跳遠),必須合乎要求才能及格。三月初旬為公立的〝州立學校〞(五年制),十日以後就私立中學,十五日以後即工、商業專修學校(三年制),二十日以後則為〝高等科〞(註:是如今日國中一年級)或到日本內地考中學。

我們班級在三位良師指導下,走過了六年的國校生活,一考,大放異彩,州立男女共五人、專修校八人,破了三十一屆的紀錄。

我們順利升上中學,接受中學教育。憶兒時,當時背誦下來的〝基本知識〞非常管用,如新加坡的攻略戰,日軍越過Johore海峽,在入學考試中,校長問我這一題,我毫不猶豫的回答,也許它奏了功,考上了。

經過四年多的太平洋戰爭結束了,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,日本無條件投降。老師也不例外,賣了家財,帶著家眷,回日本去。離別之前,我們〝櫻組〞同學為老師設宴餞別,我們不由得向老師說:「老師,回去日本,生活會不會有問題?」我當時十七歲,自己真情的流露,老師也為此感到很安慰而淌下了淚,他說:「日本岡山縣有家、有地、可以三餐溫飽。」我們也放心。

睽別三十七年,託日本友人在NHK尋人之後,終於找到了。立即找同學,籌集經費,買日航機票,請老師伉儷來台,很快完成老師夫婦來台一遊,他們感念不忘。我自己如今到日本參加開會、講書、旅遊之便,一定從東京打電話問安之外,大部份的情形下,撥出兩天的時間,搭了新幹線,到距東京七百公里外的老師家,促膝懇談敘舊。老師伉儷,在八十三之高齡還健在,非常幸福,也是我們之福,一提往事,不知黎明將至。

進大林公學校到離開母校,六十二年了,江山依然,母校培育人才無數,願母校蒸蒸向榮,更多的人才在外求發展之外,把餘力帶回母校、帶回大林,讓大林、大莆林之地,更發展、更能發出光輝,是所盼望之所在。

 

作者簡介:

舊三十一屆校友∣一九四二年‧民國三十一年‧昭和十七年。

本校退休老師。

著作中文書籍三本,譯著日文叢書七百多本。

南華大學人文學院無給職日文翻譯研究專員。